《钢铁之师2》突破模式玩法视频
丁钢的学术成果
主持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全球化视野中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教育信息化与基础教育教学方式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状况与政策研究”、“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研究:历史与现实的比较探索”、等多项国家社科、教育部重大和重点研究项目。
学术专著
《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修订重版插图本),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010年。
《声音与经验:教育叙事探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中国教育的国际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书院与中国文化》,与刘琪合著,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
《中国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较研究》,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8年。
主编著作
《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
《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
《教学与研究的叙事探究:中加合作上海工作坊》,与王枬共同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聆听新知: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经典演讲》,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年。
《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主编,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聆听世界:多元社会中的教育领导》,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
《聆听前沿: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讲演录》,主编,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
《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再版。
《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主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再版。
书中章节
“教育叙事研究特点和应用”,载郝文武主编《教育学人讲演录(第一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53-129页。
“教育Ÿ文化Ÿ社会”, 载丁钢主编《聆听思想:全国研究生暑期学校(教育学)经典演讲第3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374-409页。
“教学技能、方法与教师专业素养”,载丁钢主编《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10年。第45-70页。
“全球化视野与中国教育研究”,与周勇,载丁钢主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教育传统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28页。
“教育叙事探究”,载《聆听前沿:全国教育学研究生暑期学校讲演录》,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第14-45页。
“我与教育文化研究20年”,《中国教育科学规划回顾与展望:从“六五”到“十五”》,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550-562页。
“检视中国基础教育当中的性别弱化”,载凤凰卫视编著《世纪大讲堂(第10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6)。
“提高生活质量发展优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报告2004/200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北京,2004年。
“序论”,与周勇,载丁钢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页1-8。
“民族化与国际化:中国教育的世纪转捩”,载丁钢主编《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国教育传统的理论探索》(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页178-195。
“新的选择:中国大陆师范教育趋向探析”,载台湾师范教育学会编《愿景与承诺:展望新世纪的师范教育培育》(台湾:台湾书店,2000),页39-52.
“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行动策略”,载丁钢主编《创新:新世纪的教育使命》(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页149-155。
“中国道德教育的源流”,载钟启泉、黄志成编《西方德育原理》(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页33-40。
“近世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宗族经济与教育”,载丁钢主编《近世中国经济生活与宗族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页3-25。
“文化与教育:从传统到现代——兼谈反传统主义者的缺失”,与傅铿,载刘海虎等主编《教育——跨世纪工程的思考》(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4),页46-62。
“自然主义教育与儒道互补”,载张瑞璠主编《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91),页291-405。
“中国宗教教育问题”,载丁钢主编《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页145-161。
“文化和教育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代前言)”,载丁钢主编《文化的传递与嬗变:中国文化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页1-7。
学术论文
“把握教育本质培养未来教师——卷首语”,《中国教育学刊》(北京),2013年第 期。
“教授治学的边界及其作为”,《湛江师范学院学报》(湛江),2013年第4期。
“20世纪上半叶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一份博士名单的见证:”,《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13年第5期。
“新技术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学校变革的核心”,《现代远距离教育》(哈尔滨),2013年,第1期。
“别样的历史叙事:作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教育影像”,与毛毅静,《教育研究》(北京),2013年第1期。
“教育史研究的知识图景”,《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版)》(石家庄),2012年第11期。
“中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状况调查与政策分析报告”,丁钢等,《教育研究》(北京),2011年第3期第3-12页。
“校长培训基地专业规范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10年第24期。
“杰出人才培养:一个制度文化的分析视角”,《探索与争鸣》(上海),2010年第3期。《新华文摘》2010年第14期第111-112页全文转载。
“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瓶颈问题”,《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9年第9期“时评”栏。
“教育叙事练习:从生手到熟手”,《中国教师》(北京),2009年第15期。
“叙事范式与感知:教育历史研究的一种方法维度”,《教育研究》(北京),2009年第5期。
“隐藏的文化”,《当代教育与文化》(兰州),2009年创刊号。
“教育学学科问题的可能性解释”,《教育研究》(北京),2008年第2期。
“教育叙事的理论探究”,《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08年第1期。
“教育叙事研究的方法论”,《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8年第3期。
“无所不在技术与研究型大学的教学发展”,《清华大学教育研究》(北京),2008年第1期。
“教育研究的叙事转向”,《现代大学教育》(长沙),2008年第1期,10-16。
“教师教育的使命”,《当代教师教育》(西安),2008年第1期。
“历史叙事的辩证”,《史林》(上海),2007年第2期。
“教师教育研究数据与政策分析”,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7》(北京),袁振国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教育学视角下的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电化教育研究》(兰州),2006年第8期。
“日常教学生活中的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学》(大连),2006年第6期。
“日本殖民教育与香港:一个比较分析”,《教育评论》(福州),2006年第6期。
“全球化视野与中国教育研究”,与周勇,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0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第1-37页
“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解释”,《教育展望》(上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中文版),2005年第1期(总第133期)。
“学生道德生活与优质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上海),2005年第12期。
“大学发展的教育使命”,《探索与争鸣》(上海)2005年第11期。
“教师的专业领导:专业团队计划”,《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4年第10期。
“教育叙事研究的理论追求——访谈录”,《教育发展研究》(上海),2004年第9期。
“学校环境中的教育平等——基础教育中男生性别弱势的调查及思考”,与岳龙合著,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6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页1-70
“早期教育现代化的选择与失落:一个比较视角”,《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004年第3期。
“教育与日常实践”,《教育研究》(北京),2004年第2期。
“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4年第1期。
“学校文化与领导”,《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4年第4期。
“教育对话:生活质量与优质教育”,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5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教育创新的突破点:提高教育的适应性效率”,《思想·理论·教育》(上海),2003年第11期。
“同侪互助: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课程与教学》(台南),2003年6卷2期。
“教育经验的理论方式”,《教育研究》(北京),2003年第2期。
“价值取向:课程文化的观点”,《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北京),2003年第1卷第1期。
“教育亟待关注的问题:注重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与岳龙,《探索与争鸣》(上海)2002年第5期。
“上海教育对外开放的政策与发展:1978-1998”,载丁钢主编《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第1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页163-205.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开发”,北京:《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页50-53.
“走向2010年的上海基础教育行动策略研究”,《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6期。
“中小学校长的双重专业角色与培养”,《中学教育》(上海),1997年第5期。
“学生为本: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上海教育》,1997年第1期。
“国际社会中的日本大学——访加拿大海霍教授”,《全球教育展望》(上海),1997年第2期。
“要充分考虑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精神”,《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10期。
“全部入高中: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抉择”,《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6期。
“民办学校何去何从”,《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5期。
“要充分考虑教育发展中的人文精神”,《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10期。
“全部入高中:经济发达地区面临的抉择”,《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6期。
“民办学校何去何从”,《探索与争鸣》(上海),1996年第5期。
“域外中国教育研究:一个待关注的领域”,《华东师大学报(哲社版)》(上海),1996年第5期。
“国外学者谈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6年第1期。
“来自世界银行的最新报告:中国高教的改革与行动建议”,《教育发展研究》(上海),1996年第1期。
“西方学者论朱熹及新儒家教育”,《教育研究》(北京),1995年第7期。
“域外评论:早期儒家教育的历史内涵”,《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95年第6期。
“域外书院研究述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上海),1995年第4期。
“儒家教育现代性的域外探索”,《教育史研究》(北京),1995年第3期。
“书院精神与中国现代大学的民族性”,《高等教育研究》(武汉),1995年第3期。
“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探索与争鸣》(上海),1995年第1期。
“传统文化在人文课程设置中的若干理论问题”,《教育研究》(北京),1993年第12期。
“建立地区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教师教育研究》(北京),1993年第2期。
“少数民族与书院述略”,《民族教育研究》(北京),1992年第4期。
“传统与创造:论书院与学术文化的推进”,《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上海),1992年第2期。
“论旧学重整与颜元、阮元的书院改革”,《教育评论》(福州),1992年第02期。
“略论教育传统与变革”,《中国教育学刊》(北京),1992年第2期。
“略论书院与乡俗教化”,《教育史研究》(北京),1992年第1期。
“新的选择:教育区域推进论”,《教育理论与实践》(山西),1992年第1期。
“书院与后期儒学的推进”,《孔孟学报》(台湾),1992年总第63期。
“中国古代书院的文化建构”,《哲学与文化月刊》(台湾),1992年第5期。
“作为智力活动的德育”,《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90年第1期。
“先秦教育思想”,《教育研究》(北京),1989年第1期。
“品格的建构:儒道心理思想之比较”,《心理科学》(上海),1989年第2期。
“教育与生产力关系”,《教育研究》(北京),1989年第11期。
“魏晋南北朝佛教社会教育活动的特点及其作用”,《东北师范大学学报》(长春),1989年第6期。
“寺院和书院的组织:一个比较研究”,《内明》(香港),1989年第205期。
“内涵与功能:中国传统乐教研究”,《教育史研究》(北京),1989年第1期。
“儒与道:两种美育理论的评判”,《教育评论》(福州),1989年第1期。
“乐与乐教溯源”,《现代教育论丛》(广州),1989年第1期。
“关于建立教育银行的构想”,《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88年第5期。
“关于我国教育目标和体制改革之探讨”,《社会科学》,1987年第12期。
“先秦道家教育思想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年第2期。
“儒佛教学制度之比较研究”,《教育评论》(福建),1987年第3期。
“中国传统教育的结构、特性和文化的关系”,《教育研究》(北京),1987年第12期。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质疑——教学主体的再认识”,《教育研究与实验》(武汉),1987年第3期。
“近代中国的居士佛教”,《内明》(香港),1987年第184期。
“当代中国的哲学变革”,《学术月刊》(上海),1985年第4期。
“廖平治学观点的若干考察”,《社会科学研究》(成都),1984年第6期。
英文论文
“NewTheoretical Approach Integrated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Frontiers ofEducation in China, Volume 4-Number 1-March 2010.
“PossibleInterpretation of Disciplinary Issues in Education”, Frontiers of Educationin China, Volume 4-Number 1-March 2009.
“Project-BasedOnline Group Collaborative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with Jianxia Du, ByronHarvard, James Adams and Wei-Chieh Yu, in Lawrence Tomei ed. Integrating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into the Classroom,pp.188-202. Hershey PA: Information Science Publishing, 2007.
“TheQualification of the Teaching Force inChina”,in Richard M. Ingersoll ed, A ComparativeStud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and Qualifications in Six Nations,Philadelphia: CPRE,UniversityofPennsylvania,2007.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dership:Professional Team Project”, International Studies in 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 ISEA, Volume 34, Number 2 of 2006.
“Nationalizationand Internationalization: Two Turning Points of Education in Twentieths CenturyChina”, in G. Peterson, R. Hayhoe and Y. LU (eds.), Education, Culture andIdentity in Twentieth-CenturyChina(Ann 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 Press, 2001), pp.161-186.
“Teacher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Introduction”, in Ding, G.(Guest Editor).“Symposium: Teacher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sia-Pacific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 Development, (Hong Kong: HKIED,2001,No.2, Vol.4), pp.1-4.
“TheIntegration of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 Cases of Shanghaiand Jiangsu”, in Ding, G.(Guest Editor). “Symposium: Teacher Education anddevelopment in China”, 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Hong Kong: HKIED, 2001,No.2, Vol.4), pp.61-72.
“Curriculu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China”,in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ed.), Curriculum Reform inHong Kong: Encounter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21st Century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 2000), pp.1-5.
“The Shuyuan and development ofChinese Universitie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in RuthHayhoe and Julia Pan(eds,)East-West Dialogue in Knowledgeand Higher Education, New York;M,E,Sharpe,Inc,1996。
报刊文章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未来教师”,《中国教育报》理论周刊·教育科学(北京),2013年9月6日。
“20世纪上半叶哥大师范学院的中国留学生”,《文汇报》学人周刊(上海),2012年11月26日11版。
“从非均衡走向相对均衡:一个转变教育方式的新思考维度”,《中国教育报》(北京),2012年7月13日第6版《理论周刊Ÿ教育科学》。
“用新技术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上海教育》(上海),2011年/4A。
“探究一种文化解释的中国教育理性——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下)”,《世界教育信息》(北京),2010年第8期。
“探究一种文化解释的中国教育理性——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丁钢教授(上)”,《世界教育信息》(北京),2010年第7期。
“面向未来须先了解教育对象”,《文汇报》(上海),2010年4月11日。
“当代中国教育史研究的力作——评《中国教育史研究》(七卷本)”,《文汇读书周报》(上海),2010年4月9日。
“积极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解放日报》(上海),2010年3月25日。
“教育研究的叙事浪潮——对话丁钢教授”,《中华读书报》(北京),2009年7月22日第8版。
“让叙事作为一种专业生活方式”,《教育参考》(上海),2006年第8期。
“专家视点:网络应是学习伙伴而非教师”,《文汇报》(上海),2006年7月22日头版。
“今日教师五题”,《教育参考》(上海),2005年第12期。
“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华东师大教育学院院长丁钢访谈录”,《社会观察》(上海),2005年第11期。
“怎样看待大学生公众形象”,与李宏图,解放日报2005年10月8日。
“把握国际前沿,实现引进教材本土化”,《中华读书报》(北京),2004年11月3日。
“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根源和对策”,与胡兴宏,《上海教育》(半月刊),2004年11A。
“现代学校的核心是服务”,《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2004年第1期。
“我们如何做教育叙事”,《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10月21日。
“现代学校教育如何构建新的学校文化”,《教育参考》(上海),2004年第6期。
“铸造中国教育研究的新纪元——访谈”,《中华读书报》(北京),2004年2月18日。
“教育叙事:接近日常教育‘真相’”,《中国教育报》(北京),2004年2月19日。
“从国际教育发展看创新以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广西教育》,2004年第1期。
“关切自身的课程改革”,《上海教育》(上海),2003年第11期。
“优质教育是一种优质生活”,《文汇报》(上海),2003年10月24日。
“生活质量是基础教育质量的基本出发点”(访谈录),《探索与争鸣》(上海),2003年第8期。
“文化教育的瑰宝”,《光明日报》(北京),2003年6月3日。
“学科的功夫在学科外”,《教育参考》(上海),2003年第2期。
“教育叙述何以可能”,《教育参考》(上海),2002年第10期。
“提升中国教育的理论张力”,《中华读书报》(北京),2002年1月23日。
“面向21世纪的教学思想探索——第一次《教育论坛》活动综述”,《上海教育》(上海),1998年第4期。
“教育跨世纪的发展主题”,《中国图书评论》(北京),1996年第11期。
“国际中国教育研究概论”(上)、(下),《教育研究信息》(上海),1995年第10-11期。
“教育:免入误区”(访谈录),《南京日报》,1995年4月11日。
“教育发展与社会需要相契合的目标体系研究”,《教育研究信息》(上海),1995年第1、2期。
“我的治学经历和治学体验”,《教育评论》(福州),1990年第3期。
“现代化中的人格反思”,《社会科学报》(上海),1986年第6期。
“人类学与都市研究”,《社会科学报》(上海),1986年第3期
“文化人类学”,《科学画报》(上海),1986年第2期。
译文
“叙事探究”(译文),《全球教育展望》(上海),2003年第4期。
“尼赫鲁和甘地论教育──一种比较研究”( 译文),载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第24卷:印度、埃及、巴西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台湾的道德教育”(译文),《上海教育科研》(上海),1989年第1期。
“《易经》与绘画艺术”(译文),《文艺研究》(北京),1986年第2期。
觉得没有好玩的单机游戏
我就说说玩通/好玩(个人)的
使命6 我觉得挺好的,不知道你为什么觉得无聊- -
GTA4 实况2010 L4D2 都是比较有名的
骑马与砍杀(名字听起来很2,我一开始也这么觉得,但后来想不玩都难,楼上也有同学介绍过了- -)破坏者(挺好玩的,通关了)
然后就是一些老的了。。。仙剑 幻三 。。。 暗黑破坏神。。。 三国志英杰传 曹操传 (我都同N边了,不知道你喜欢不。。。) 合金弹头系列 三国战记 (都街机经典了)
希望能有你喜欢的
价值观作业,紧急,帮帮忙。请按练习一、练习二的...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记住,时间就是金钱。假如说一个每天能挣10个先令的人,玩了半大或躺在沙发上消磨了半天,他以为他在娱乐上仅仅花了6个便士而已。不对!他还失掉了他本可以挣得的5个先令。...记住金钱就其本性来说,决不是不能生殖的。钱能生钱,而且它的子孙还会有更多的子孙。....谁杀死一头生仔的猪,那就是消灭了它的一切后裔,以于它的子孙万代,如果谁毁掉了5先令的钱,那就是毁掉了它所能产生的一切,也就是说,毁掉了一座英镑之山。”
这是美国著名的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段名言,它通俗而又直接地阐释了这样一个道理:如果想成功,必须重视时间的价值。
拿破仑希尔指出,利用好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的时间如果不好好规划一下,就会白白浪费掉,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就会一无所成。经验表明,成功与失败的界线在于怎样分配时间,怎样安排时间。人们往往认为,这儿几分钟,那儿几小时,没什么用,但它们的作用很大。时间上的这种差别非常微妙,要过几十年才看得出未。但有时这种差别又很明显,贝尔就是这个例子。贝尔在研制电话机时,另一个叫格雷的也在进行这项试验。两个人几乎同时获得了突破,但是贝尔到达专利局比格雷早了两个小时,当然,这两人是不知道对方的,但贝尔就因这120分钟而取得了成功。
你最宝贵的财产是你手中的时间。好好地安排时间,不要浪费时间,请记住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
二 效率就是生命
时间是特点是,既不能逆转,也不能贮存,是一种不能再生的、特殊的资源,因此拿破仑希尔认为:“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
时间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毫不留情的,是专制的。时间可以毫无顾忌地被浪费,也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有效地利用时间,便是一个效率问题,也对以说,效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利用价值。人的生命是有限时间的积累。以人的一生来计划,假如以80高龄来算,大约是70万个小时,其中能有比较充沛的精力进行工作的时间只有40年,大约15000个工作日,35万个小时,除去睡眠休息,大概还剩2万个小时。生命的有效价值就靠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发挥作用。提高这段时间里的工作效率就等于延长寿命。显然“效率就是生命”也是无可非议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对3000名经理作了调查研究,发现凡是优秀的经理都能做到精于安排时间,使时间的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有效的管理者》一书的作者杜拉克说:“认识你的时间是每个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这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有效的自由之路。”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和许多领导者的实践经验,驾驭时间,提高效率的方法对以概括为下列五个方面:
要善于集中时间。切忌平均分配时间,要把自己有限的时间集中在处理最重要的事情上,切忌不可每样工作锻抓,要有勇气并机智地拒绝不必要的事、次要的事。一件事情来了,首先要问:“这件事情值不值得做?”决不可遇到事情就做,更不能因为反正做了事,没有偷懒就心安理得。
要善于把握时间。时机是事物转折的关键时刻。抓住时机可以牵一发而动会局,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效果,促进事物的转化,推动事物向前发展。错过了时机,往往会使到手的成果付诸东流,造成“一着不慎,全局皆输”的严重后果。所以成功人士必须善于审时度势,捕捉时机,把握“关节”,恰到“火候”,赢得时机。
要善于处理两类的间。对于一名成功人士来说,存在着两类时间:一类是属于自己控制的时间,称作“自由时间”;另一类是属于对他人他事的反面的时间,不由自己支配,称作“应对时间”。
两类时间都客观存在,都是必要的。没有“自由时间”,完全处于被动、应付状态,不能自己支配时间,不是一名有效的领导者。但是要完全控制自己的时间在客观上也垦不可能的。没有“应对时间”,都想变为“自出时间”,实际上也就侵犯了别人的时间。因为个人的完全自由必然会造成他人的不自由。
要善于利用零散时间。时间不可能集中,往往出现很多零散时间。要珍惜并充分利用大大小小的零散时间,把零散时间,用来从事零碎的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要善于运用会议时间。召开会议是为了沟通信息、讨论问题,安排工作、协调意见、作出决定。会议时间运用得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大家的时间;运用得不好,反而会降低工作效率,浪费大家的时间。
三 穿越时间遂道
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提高,时间的价值,犹如核裂变反应,正以几何级数成倍增长。现代一台纺纱机一小时纺的纱,抵得上古老的纺车嗡嗡响一年;拖拉机一人一机,一天,能干完牛拉犁几个月的工作量;乘超音捷飞机数小时可以从西半球飞到东半球,而当年周游一国竟耗去人半生的时间.....。现在一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比古代不知要高出多少倍。托夫勒在谈到电子计算机所起深刻作用时曾指出:“20年来,用术语来说,计算机科学家已经经历厂从毫秒(千分之一秒)到毫微秒(十亿分之一秒)——几乎是超越人类想象能力的对时间的压缩。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全部工作寿命,就算80,000个工作小时(每年2000小时,40年,可以压缩为4.8分钟。”社会学家曾估计:“今天社会在3年内的变化相当于本世纪初30年内的变化、牛顿以前300年内的变化、石器时代3000年内的变化。”
时间的增值效应,正在引起一串的链式反应,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在工业上,丧失一分一秒、就可能倒闭破产。正如美国汽车大王福特二世所说的那样:“企业成功与高速度之间的关系,比起与任何其他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来都要密切。”
至于商业更是争时如争金。为了捕捉瞬息万变的商业信息,日本贸易振兴会不惜巨资,在全世界182个地方设立了调查点,按不同的商品和地区进行分类,出版专门性的商业情报杂志,并开展“委托调查”的业务,根据企业的委托要求,利用海外情报网络有针对性地组织商场调查,收集信息。
所谓信息,就一般定义而言,是指社会共享的人类的一切知识,以及从客观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消息和情报。信息贯穿在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教育、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一切领域。尤其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袂,正在进人信息时代。由于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目前,全世界发表的含有新知识的论文平均每天有近14000千篇,平均每天有800-900件专利问世。全世界每年出版55万种图书,平均每一分钟就出版一种新书。近20年来,每年形成的文献资料页数,美国约1750亿页,前苏联约600亿页。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组的统计,科学知识的增长率,从60年代以来的9.5%发展到70年代的10.6%,80年代则达到126.5%。过去每隔1O—15年人类知识就要翻一番,如3—5年就要翻一番。化学杂志参考文献的实用期,约有50%不到8年就得更新,而物理杂志参考文献半数以上都是近5年内发表的。有人统计,人类全部科技知识总量的80%都是本世纪产生的。
信息在人类杜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现代社会进人“信息社会”的新形势。要求我们每个人在时间运用商要运筹帷幄,精心安排、组织工作,珍惜时间,善用时间。只有这样,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第二节 善于利用闲暇时间
盗贼利用时间,谋士创造时间。有效率的成功人士既是谋士又是盗贼,他们能从无关紧要的事或休闲活动中窃取时间,创造精彩人生。
有时你会听到这样的说词:“等我有空再做”。这句话通常表示“等手上没什么重要的事情时再做”。但事实上,没有所谓“空”的时间。你可能有“休闲”时间却,没有有“空”的时间。在休闲的时候,你也许会躺在游泳池边尽情玩乐,但这绝不是“空”的时间。你的每一分钟都很值钱。
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个成功的诀窍:变“闲暇”为“不闲”,也就是不偷清闲,不贪逸趣。爱因斯坦曾组织过享有盛名的“奥林比亚科学院”,每晚例会,与会者总是手捧茶杯,边饮茶,边议论,后来相继问世的各种科学创见,有不少产生于饮茶之余。据说,茶杯和茶壶已列为英国剑桥人学的一项“独特设备”,以鼓励科学家们充分利用余暇时间,在饮茶时沟通学术思想,交流科技成果。“闲不住”的人们还在闲暇时间里积极开刨自己的“第二职业”。在概率论、解析几何等方面有卓越贡献的费尔马,他的第一职业是法国图卢西城的律师,而数学则是他的“第二职业”。哥白尼的正式职业是大主教秘书和医生,而创立太阳系学说却成为厂他“第二职业”的研究课题。富兰克林的许多电学成就是当印刷工人时从事“第二职业”的成果。“闲不住”的人们还在闲暇时间里虚心向社会上的能人贤者求教。托尔斯泰曾在基辅公路上不耻下问,请教有丰富生活经验的农民。达尔文曾在科学考察途中,拜工人、渔民、教师为师。不甘悠闲,不求闲情,已被革命家和科学家视为生活的准则。
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度过闲暇时间的方式。有人利用闲暇时间博览群书,汲取知识的甘泉;有人利用闲暇时间游历名山大川;有人利用闲暇时间广交朋友,撒下友谊的种子;有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美术创作,摸索篆刻艺术,构思长篇小说,让思维张开想象的前膀......
当然,也有一些人的闲暇时间是白白流逝的。他们或堕人“三角”、甚至“多角”的情网,或沉溺于一圈又一圈的纸牌“漩涡”,或陶醉于“摩登”、“时髦”的家具摆设,战无聊地徘徊于昏暗的街灯之下,人们生活灭亡于英雄特别的悲剧者少,消磨于极平常的、或者接近于没有事值的悲剧者却多。
事实正是这样,无所事事,进而无事生非所造成的悲剧难道还少吗?曾多次到监狱进行调查,让130名青年犯人回答有关闲暇时间的若干问题。结果89%的人说,他们犯案作科部是在闲暇时间进行的。63.9%的人说他们人狱前的业余生活是庸俗无聊、低级趣味的,总想寻求刺激,折腾闹事。85%的人说,他们所以犯罪,基本上是因为在闲暇风问结交了思想落后、品质恶劣的坏朋友。
第三节 合理安排时间
集中精力在能获得最大回报的事情上;别花费时间在对成功无益的事情上。
一 不要沉湎于过去
目前是一个令人苦恼的时代,许多人都在等待机会,希望将来出现对他们有利的光明前途。其他人则希望时间能倒流,回到以前那种“美好”的古老时光中,当时用理发只要2分钱,空气也清新宜人,生活简单而舒服。
今天,如果你拿起报纸翻到社论版,你可能会看到象以下这样的东西:
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太大了。太人的变化,太多的犯罪,太多础暴力与刺激。你全力以赴,却总是落在人后。不断地遭受压力,想要跟上别人....然而,到头来,你将迷失方向,科学上的发现及发明不断地推陈出新,令你惊愕不已,不知所措。政治界的变化如此之大,你虽然努力要记住谁上台了和退下台了,却徒劳无功。一切事精都随时承受着沉重的压力。人类再也无法承受更多的压力了。
这篇社论,读起来就象是上周或昨天晚上才写的。但事实上,它却垦写于150多年以前。刊登在1833年6月16日的《大西洋日报》上。那正是许多人所谓的“美好的古老的光”。
对你我来说,这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能从这里面学到什么呢?我相信,这篇简单、不完整的社论,虽然已有150多岁了,却能教导我们明白一项成功秘诀。
拿破仑希尔在美国各地高中学校的研讨会及毕业典札上演讲时,总喜欢把学校外面的真实情况告诉学生。并向他们说,我们不会在将来“熔毁”或被“炸成灰烬”,结果这些将成为我们明日领袖的年轻一代,似乎并不相信他的说的活。拿破仑希尔告诉他们:“你们是我们历史上最幸运的人,他们一年看到的变化,比我们的祖父一生所看到的还要多。所谓的“美好的古老时光”事实上并不象大家所说的那般美好。”他们听到拿破仑希尔这些话,眼睛瞪得象铜铃那般大。
拿破仑希尔向这此美国年轻人解释所谓“美好的古老时光”就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朝鲜战争期间的那些日子。拿破仑希尔谈到在本世纪之初,马匹因为染上霍乱,而在纽约街头暴毙的消况。
拿破仑希尔告诉他们:“在那些古老的日子里,我们总是用一个大木桶洗澡,用的是在烧炭或烧煤的炉子上加热的热水。在那些古老的美好岁月里,我们洗澡的水就是在我们之前洗澡的人所留下来的同一桶热水。如果在你前面洗澡的是你的叔叔,而且—命运很会作井人的——他是一位养猪的人,那么,你的衣领不会留下一圈污垢,反而你的身体会留下一身污垢,愈洗愈脏。在那些美好的占老的岁月至,流行小儿麻痹、白喉以及猩红热等可怕的疾病。那时候的人从来就不曾听过沙克疫苗这种东四。在40年代以及50年代初期,在酷热的夏季里,我们竟然不敢到社区游泳池游泳,或是去电影院,因为我们担心会感染小儿麻痹症,以至半易不遂、残废、甚至死亡。”当拿破仑希尔这样告诉这些年轻人时,他们甚至不知道他究竟在说些什么。他们也从未听说过,在大战期间实行配给制度,必须在汽车挡风玻璃上贴上A、B或C的贴纸,凭这些纸条在每个月内购买几加仑的汽油。
拿破仑希尔向他们出示1857年11日13日,《波斯顿环球报》的头条标题,结果他们都看傻了。这个标题是这样子写的:《能源危机如火如茶》,下面的小标题则写着:《全世界将陷入黑暗?鲸油短缺》。同时向这些美国高中孩于描述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当年在那个阴沉、冰冷的11月早晨,一眼看到这个头条标题时的反应情景。“晦,玛莎,”那位男士可能会这样向他的妻子大叫:“你看到报纸了吗?我们已经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能源危机。”
这些孩子开始了解,太过于强调这个世界的黑暗面。从他们的父母、老师以及朋友们的抱怨方式来看,仿佛这个世界愈来愈糟了。他们问拿破仑希尔有关核子毁灭以及核能发电厂的问题。拿破仑希尔十分诚实地加以回答。日本十分依靠核能发电,苏联所需的电力将近60%来自核能发电厂。拿破仑希尔本人则盼望这个世界能赶快进人镭射融合时代,因为目前的核子分裂发电比较危险。拿破仑希尔同时也相信,著名新闻播报员保罗哈维对能源的看法是正确的。他说:“如果使用电力的第一种严品是电椅,那么,我们今天甚至不敢插上我们的烤面包机插头。”我们回头到历史中上寻找时,可以得知最坏的时代,也能发现最美好的事物。这完全要看我们所要寻找的是什么。
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现在、不要沉湎于过去。
每一代的人都会哀叹他们那一代生活在历史上最困苦的环境下,他们只要抱怨这个残酷的出界,并且把头埋在沙中,就永远不需要卷起袖子来解决属于他们自己的问题了。他们可以把问题归咎于长辈或政府,然后大玩美国现在最流行的新游戏——“捉迷藏”。在这种游戏中,每个人都要拼命奔跑并且躲藏起来,被捉到的人只好当倒霉的“鬼”,然后再么找另一个人来代替他。
拿破仑希尔对年轻朋友发表演讲,或在研讨会上,总要对这些明天的领袖说:“所谓‘美好的古老时光’就是今天,因为这才是我们生活的日子,也是我们在历史上唯一生存的一段时间。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不曾向你们描绘美好的一面,也不曾向你们诉说悲惨的一面。我不会向你们灌输过度的乐观思想。只是要告诉你们生活中的变化是无法避免的。”
那么如何抓住今大呢?我们要心存这样的信念:
就在今天,我要开始工作
就在今天,我要拟订目标和计划
就在今天,我要考虑只活今天
就在今天,我要锻炼好身体
就在今天,我要健全心理
就在今天,我要让心休息
就在今天,我要克服恐惧忧虑
就在今天,我要让人喜欢
就在今天,我要让她幸福
就在今天,我要走向成功卓越
二 制订先后顺序
所有功成名就的人都会为自己的待办事项制订优先顺序。
《世界主义者》的编辑海伦格利布朗,随时会在桌上放着一本杂志。每当她受到利诱,想挥霍时间在做对《世界市义者》没有直接贡献的事情时,看一眼那本杂志就可以帮她回到正轨。布朗说:“你可能非常努力工作,甚至因此在一天结束后感到沾沾自喜,但是除非你知道事情的先后顺序,否则你可能比开始工作时距离你的目标更远。”
你必须了解,你的日程表上的所有事项并非同样重要,不应对它们一视同仁。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将成为时间策略专家的人会误人歧途的地方:他们会尽职地列出日程表,但当他们开始进行表上的工作时,却未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处理,而导致了成效不明显。
标出急需处理事项的方法有:一、限制数量;二、制成两张表格,一张是短期计划表,另一张刚是长期优先项以表。你可以在最重要的事项旁边加上星号,A、B、C等英文字母,或数字1、2、3。
在确定了应该做哪几件事之后,你必须按它们的轻重缓急开始行动。大部分人根据事情的紧迫感。而不是事情的优失程度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些人的做法是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的。成功人士不能这样工作。如何按优先程度开展工作呢?以下是两个建议:
(一)每天开始都有一张先后表
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在查理斯舒瓦普承认曾会见过效率专家艾维利。会见时,利说自己的公司能帮助舒瓦普把他的钢铁公司管理得更好。舒瓦普承认他自己懂得如何管理但事实上公司不尽如人意。可是他说需要的不是更多知识,而是更多行动。他说:“应该做什么,我们自己是清楚的。如果你能告诉我们如何更好地执行计划,我听你的,在合理范围之内价钱由你定。”
利说可以在10分钟内给舒瓦普一样东西,这东西能把他的公司的业绩提高至少50%。然后他递给舒瓦普一张空白纸,说:“在这张纸上写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过了一会又说:“现在用数字标明每件事情对于你和你的公司的重要性次序。”这花了大约5分钟。利接着说:“现在把这张纸放进口袋。
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把纸条拿出来,作第一项。不要看其他的,只看第一项。着手办第一件事,直至完成为止。然后用同样方法对待第二项、第三项....直到你下班为止。如果你只做完第五件事,那不要紧。你总是做着最重要的事情。”利又说:“每一天都要这样做。你对这种方法的价值深信不疑之后,叫你公司的人也这样于。这个试验你爱职多久就做多久,然后给我寄支票来,作认为值多少就给我多少。”整个会见历时不到半个钟头。几个星期之后,舒瓦普给艾维利寄去一张2.5万元的支票,还有一封信。信上说从钱的观点看,那是他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一课,后来有人说,5年之后,这个当年不为人知的小钢铁厂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独立钢铁厂,利提出的方法功不可没。这个方法还为查理斯舒瓦普赚得1亿美元。
人们有个不按重要性顺序办事的倾向。多数人宁可做令人愉快助或是方便的事。但是没有其他办法比按重要性办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了。试用这个方法一个月,你会见到令人惊讶的效果。人们会问,你从哪里得到那么多精力?但你知道,你并没有得到精力,你只是学会了把精力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二)把事情按先后顺序写下来定个进度表
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好,这对于你的成功是很关键的。这样你可以每时每刻集中精力处理要做的事。但把一周、一个月、一年的时间安排好,也是同样重要的。这样做给你一个整体方向,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图,有助于你达到目的。每个月开始,都坐下来看本月的日历和主要任务表。然后把这些任务填人日历中,再定出一个进度表。自从这样做之后,你就不会无意中错过一个最后期限或忘记过一项任务。
三 写出你的目标
想知道做事的优先顺序,最重要的就是这一个问题:是否能帮助我达成人生的某些重要目标?有名的旅馆业者康拉德希尔顿将他的成功全归功于目标的魔力。但在达成目标之前,希尔顿不只是写出他做事的优先顺序而已,以下就是他的故事。
经济萧条打击了希尔顿。自1929年股币大崩盘后,没有人想要旅行,就算有,他们也不会住进希尔顿在20年代中收购的那些旅馆。到了1931年,他的债主威胁要撤销抵押权。不但他的洗衣店被典当,他甚至还被迫向门房借钱以糊口。在这潦倒之际,希尔顿偶然看到了沃尔多夫饭店的照片:6个厨房、200名厨师、500位服务生、2000间房间,还有附属私人医院与位于地下室旁的私人铁路。他将这张照片剪下来,并在上面写上“世界之最”。
希尔顿事后形容1931年:“那段迷失而混乱的日子真是连想都不敢想。”但那张沃尔多夫饭店的照片自此就保存在他的皮夹里,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奋斗。当他再度拥有自己的书桌后,他便将照片压在书桌的玻璃板下,随时看着它。在事业渐有起色而且买了新的大桌子后,他仍把那张珍贵的照片放在玻璃板下面。18年后,1949年10月,希尔顿买下了沃尔多夫饭店。那张照片使得希尔顿的梦想有了具体的雏形,让他有一种可以全力以赴的目标。那张照片就象是一张提示卡,如同格利布朗放在桌上的杂志一样,不断地激励他们向目标迈进。
荷马赖斯同希尔顿一样,也是一个因目标而成功的人。荷马赖斯是乔治亚科技大学黄夹克队的常驻运动总监。因为赖斯的成就斐然,美国全国大学运动协会的同僚们以他的名字设立了一个奖项,每年颁发给全国最优秀的运动总监。赖斯发迹于肯塔基的乡下中学,后来转到一间较大的中学,继续他的教练生涯。在那儿,他缔造了辉煌的记录:101胜、9负、7平,7季全胜,50场连胜以及连续5 年的冠军。之后他更上一层楼,当上了大学教练、专业教练和大学的运动总监。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一开始,赖斯读遍了所有能找得到有关成功的书,他发现许多书都建议读者写下希望达成的事:你的渴望、目标及梦想。年轻的赖斯教练便依样画葫芦,并且在旁边写出达成目标的日期,以及达成目标的计划。象奇迹一般,赖斯一步步地完成了他所订下的目标。他对这种结果非常满意,因此也教他的队员们这么做。多年以来他仍乐此不疲。
赖斯有时会被邀去发表演讲。有一次,他给同学们看一组3乘5大小的卡片,然后告诉同学们:“上面都是我的目标,一张一个,我都随身带着。当我等着登机时,就会将卡片拿出来温习。而且真正的乐趣在于实现这些目标。”他相信目标应该要清楚而明确,而且每天至少大声念出两次,必有助于将这些目标融入潜意识里。他说:“有耐心,放轻松,保持信心,该是你的,自然跑不掉。”
四 制作一份可行的待办计划表并身体力行
(一)不要考验自己的记性。
确定在熄灯前写下第二天的工作是个很好的建议,因为:记下所有的工作后,你可以睡得安稳一些;否则的话,可能整晚你的脑子里都想着:“别忘了!别忘了!别忘了!”。
记下工作后,你的脑子才有时间去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记住问题。只要你能利用潜意识解决问题,你就会发现它的作用相当惊人。人脑就象是平行的处理器,幕前幕后的工作可以同时进行。一旦你写了一些东西下来。脑子就会将这些东西转移至幕后,然后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解决问题。记下工作就表示你许下了承诺。如果一件事不值得记下来,大概也不值得做。
(二)计划表应简单明了
别依赖随因为你已经作了太多
http://comet865.blog.163.com/blog/static/2953755920091119115555693/
试论西方管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代表性理论。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第三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第四阶段:后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第一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一)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弗雷德
里克里克里克里克泰罗泰罗泰罗泰罗....
此外此外此外此外,,,,为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亨为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亨为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亨为科学管理理论作出贡献的还有亨
利利利利甘特甘特甘特甘特((((Henry L. Gantt))))费兰克费兰克费兰克费兰克吉尔布雷斯吉尔布雷斯吉尔布雷斯吉尔布雷斯
((((Frank B. Giberth))))哈林顿哈林顿哈林顿哈林顿埃默森埃默森埃默森埃默森((((Harrington
Emerson))))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
1915)
美国人,工程师,科学管理之父.
生日1856/20/3 双鱼座双鱼座双鱼座双鱼座
主宰行星:海王星属性:水相星座
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很难找到这样能干的工人,,,,他不用话花很多他不用话花很多他不用话花很多他不用话花很多
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时间去琢磨他能够以多慢的速度工作,,,,同时使老板同时使老板同时使老板同时使老板
相信他干得不错相信他干得不错相信他干得不错相信他干得不错....
弗里德克弗里德克弗里德克弗里德克····W W W W ····泰罗泰罗泰罗泰罗
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
19岁时因故停学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
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
提升为工长,总技师
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
1890年泰勒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
1898年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后来
他取得发明高速工具钢的利.
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
套企业管理理论.
简历:
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突破性思想::::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Scientific Scientific Scientific Scientific
ManagementManagementManagementManagement))))
科学管理的核心科学管理的核心科学管理的核心科学管理的核心::::
管理要科学化管理要科学化管理要科学化管理要科学化,,,,标准化标准化标准化标准化,,,,
要倡导精神革命要倡导精神革命要倡导精神革命要倡导精神革命,,,,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劳资双方利益一致劳资双方利益一致....
主要著作主要著作主要著作主要著作::::
《《《《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科学管理原理》》》》(1911)
((((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科学管理》》》》(1912)
((((Scientific ManagementScientific ManagementScientific ManagementScientific Management))))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必须为每项工作选择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
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标准化管理
实行实行实行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差别计件工资制差别计件工资制差别计件工资制
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精神革命精神革命精神革命
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职能工长制实行职能工长制
强调例外管理强调例外管理强调例外管理强调例外管理
卡尔卡尔卡尔卡尔乔治乔治乔治乔治巴思巴思巴思巴思((((Carl George Barth)(1860Carl George Barth)(1860Carl George Barth)(1860Carl George Barth)(1860----1939)1939)1939)1939),,,,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
他出生于挪威他出生于挪威他出生于挪威他出生于挪威,,,,是美国的数学家兼工程师是美国的数学家兼工程师是美国的数学家兼工程师是美国的数学家兼工程师,,,,泰罗泰罗泰罗泰罗
最早最早最早最早,,,,最亲密的合作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亲密的合作者,,,,为科学管理工作出了很大贡为科学管理工作出了很大贡为科学管理工作出了很大贡为科学管理工作出了很大贡
献献献献....他主要是配合泰罗从事金属切削实验他主要是配合泰罗从事金属切削实验他主要是配合泰罗从事金属切削实验他主要是配合泰罗从事金属切削实验,,,,发明了一发明了一发明了一发明了一
种计算尺和一套公式表种计算尺和一套公式表种计算尺和一套公式表种计算尺和一套公式表....他是个很有造诣的数学家他是个很有造诣的数学家他是个很有造诣的数学家他是个很有造诣的数学家,,,,
其研究的许多数学方法和公式其研究的许多数学方法和公式其研究的许多数学方法和公式其研究的许多数学方法和公式,,,,为泰罗的工时研究为泰罗的工时研究为泰罗的工时研究为泰罗的工时研究,,,,
动作研究动作研究动作研究动作研究,,,,金属切削实验等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金属切削实验等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金属切削实验等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金属切削实验等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依
据据据据....
泰罗科学管理忠实的追随者泰罗科学管理忠实的追随者泰罗科学管理忠实的追随者泰罗科学管理忠实的追随者
亨利亨利亨利亨利劳伦斯劳伦斯劳伦斯劳伦斯甘特甘特甘特甘特
((((Henry L.Gantt)Henry L.Gantt)Henry L.Gantt)Henry L.Gantt)((((1861186118611861----1919191919191919),),),),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
主要著述主要著述主要著述主要著述::::
《《《《劳动工资和利润劳动工资和利润劳动工资和利润劳动工资和利润》》》》((((1910年年年年))))
《《《《工业领导工业领导工业领导工业领导》》》》((((1916年年年年))))
《《《《工作的组织工作的组织工作的组织工作的组织》》》》((((1919年年年年))))
他他他他是在泰勒指导下开始从管理研究的,并为
帮助泰勒创立科学管理原理作出过重大贡献,但
他后来离开了泰勒的研究行列.并提出甘特图表
为改进管理工作,提高效率,而且,他要比泰勒
更关心工人的利益.
1887年在德维尔钢铁公司工程部任助理工程师年在德维尔钢铁公司工程部任助理工程师年在德维尔钢铁公司工程部任助理工程师年在德维尔钢铁公司工程部任助理工程师
1880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霍普金斯大学
1884年获得机械工程师的称号年获得机械工程师的称号年获得机械工程师的称号年获得机械工程师的称号
26岁时遇到了泰罗岁时遇到了泰罗岁时遇到了泰罗岁时遇到了泰罗,,,,成为泰罗在米德维尔和伯利恒钢铁公成为泰罗在米德维尔和伯利恒钢铁公成为泰罗在米德维尔和伯利恒钢铁公成为泰罗在米德维尔和伯利恒钢铁公
司的长期合作者司的长期合作者司的长期合作者司的长期合作者
1901年开始独立从事工业工程咨询工作年开始独立从事工业工程咨询工作年开始独立从事工业工程咨询工作年开始独立从事工业工程咨询工作,,,,并先后在哥伦比并先后在哥伦比并先后在哥伦比并先后在哥伦比
亚大学亚大学亚大学亚大学,,,,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任教
1861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富有的农民家庭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富有的农民家庭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富有的农民家庭年出生于美国马里兰州一个富有的农民家庭....
简历:
主要贡献主要贡献主要贡献主要贡献::::
发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甘特图(Gantt Chart),是当
时计划和控制生产的有效工具,并为当今现代化方法计
划评审法(PERT)奠定了基石
发展了泰罗的刺激性付酬制度,提出了计件奖励工资
制,补充了泰罗的差别计件工资制的不足
强调工业民主和更重视人的领导方式,这对后来的人
际关系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Sample Gantt Chart
利用微软的Excel软件制作的Gantt charts示例
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制作的Gantt charts示例
弗兰克弗兰克弗兰克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夫妇吉尔布雷斯夫妇吉尔布雷斯夫妇吉尔布雷斯夫妇
((((Frank Frank Frank Frank B.GilbrethB.GilbrethB.GilbrethB.Gilbreth1868186818681868----1924 and Lillian 1924 and Lillian 1924 and Lillian 1924 and Lillian GilbrethGilbrethGilbrethGilbreth
1878187818781878----1972)1972)1972)1972),,,,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美国人,,,,动作专家
弗兰克吉尔布雷斯生于缅因州费尔菲尔德一个农场,在安德福学院和波士
顿学院学习时,成绩优秀,并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入学批准,但他放弃
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年仅17岁的他开始在一家建筑承包公司做学徒,在以
后的10年里,他设计出一种新的脚手架,发明了建造防水地窖的新方法,
成绩出众而被任命为公司总监.
1895年后,他自己注册成立了一家建筑承包公司,后来又扩展到建筑咨询
业,在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都设有办事处.
1910年,吉尔布雷对东方铁路运费率案极感兴趣.
1911年,吉尔布雷斯成为美国军队中的少校工程师.
1912年,他改行搞管理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在体力劳动操作方法上很有
造诣.
1924年6月14日,由于心脏病,正准备参加布拉格大会的吉尔布雷斯突然
死去.
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妇人,被称
为管理学第一夫人.
她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毕业于加里福尼亚大学英
语系,后为了与丈夫合作,改学心理学博士.
1915年布朗大学授予其博士学位.
1924年,她代吉尔布雷斯赴布拉格参加国际管理会议,宣读她丈
夫准备好的论文,以后她又继续从事研究和咨询工作
1935-1948年期间在普尔杜大学任管理学教授.
1943年,吉尔布雷斯夫妇被授予甘特奖
章.
吉尔布雷斯夫妇的主要著作有:
《现场制度》,《混凝土制度》,《动作研
究》,《对残疾人的动作研究》,《疲劳研
究》,《时间研究》
美国工程师弗兰克吉尔布雷斯与夫人(心理学博士莉
莲吉尔布雷斯)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作出了特殊贡
献.他们采用两种手段进行时间与手段研究:
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种基本动作,吉尔布雷斯称之
herbligs这个字即为吉尔布雷斯英文名字母的倒写)
用拍影片的方法,记录和分析工人操作时某些不必要的多
余动作,形成了快速准确的工作方法.
与泰罗不同的是,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工作中开始注意到人
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试图把效率和人的关系结合起来.
吉尔布雷斯毕